T恤定做

乡村故事:破鞋(二十三)

发布人:T恤定做 2024-01-22
产品展示

  牛顺利上任不久,发现村委会以前的账目有问题。主要就在吃喝一项上,作为贫困村,一年的吃喝招待费用竟然达到二十万。

  牛顺利销售出身,见多识广,又做过生意,对这样的一个问题洞若观火。还有村委会自己的百十亩地以低价承包出去,这里面难道没有猫腻?

  牛顺利心想,村子越是贫穷,越是滋生蛀虫。因为挣钱门路少,所以许多人都盯上当村干部。

  这些人当上村干部后,考虑的不是带领大家发财致富,而是如何吃喝拿要,如何为稳固自己的地位,向本族人争取利益。

  这么多年,村子发展停滞不前,核心问题就是村委会不作为。你说他们没本事吗?牛柏松和魏树万都是大能人,什么不懂?只是他们眼里只有自己的利益罢了,导致村委会里乌烟瘴气。

  牛顺利想着如何改变风气。牛柏松就是搅屎棍。不能指望他能够改变思想,其他人里,除了菊秀思想纯洁想办实事,其余都是墙头草。平日混吃混喝,啥本事没有,还都觊觎着村主任的位置。

  牛顺利想着想着就笑了。他记得金庸小说里的话,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那么,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国家的缩影。

  他清楚,自己想要摒除大家根深蒂固的自私和落后的观念,真的是任重道远。自己最需要做的,就是循序渐进,先干力所能及的事。

  如果贸然大刀阔斧改革创新,自己难免成为众矢之的,最终难免黯然收场。像牛柏松,不但与镇政府所有人熟稔,村里还有许多人为其摇旗呐喊。

  想办事,哪怕是好事,也要讲究策略。就如兵法里说的,先要扎稳阵脚,才能寻求致胜。凡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徐徐图之方可。

  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只有认真做好踏踏实实的工作,为更多人带来实际的利益,才能得到拥护。

  至于得罪人,这是难免的。就如村里十户人,你为九户办了好事,另一户的利益受损,他也会对你咬牙切齿。这就是人性。

  他统计一下,村里的孤寡老人有二十一户。有的是女儿远嫁,有的是打一辈子光棍。他们百年之后,宅基地就闲置下来。

  以前有先例,村干部把这些宅基地都私自卖掉了,中饱私囊。一方面孤寡老人晚年凄凉,一方面他们的宅基地变现被塞进个人腰包,与其这样,不如让需要宅基地的人承担赡养义务。

  在村委会的监督下,如果他们确实承担赡养义务,老人百年之后,就把宅基地无偿给他们。如果孤寡老人长寿也无妨。就以年限来定,只要他们履行约定,村委会也会根据真实的情况为其安排。

  还有在外工作的人,他们吃着商品粮,在市里工作。注定一辈子不会回来了,他们占着宅基地不放。对他们,需要村委会出面。

  针对院落废弃,房屋坍塌,闲置二十年时间的,必须收回。不足年限的,可以协商,出小钱购买。

  牛顺利知道这样做,有难度。搞不好得罪人,还有政策限制。但没有办法,做什么没有难度?关键是如何调配资源,让村民得到实处。

  牛顺利想到,西坑占地十几亩。闲置不用,实属可惜。不是坑深,许多人觉得填平费用高吗?那么村委会就给予补偿。

  费用,村民承担一半,村委会承担一半。村委会把自有土地底价承包给他们。具体亩数和年限能够直接进行核算,协商。

  同样方式,村南河渠地也能这样做。这下子就能解决掉村里随着人口增加,宅基地少的问题了。

  还有村里人打工问题。出外打工的基本都是男劳力,比较分散,经常为讨要工钱发愁。那就由村委会出面考察,寻找建筑公司和工厂签订合同,统一安排男女打工问题。

  避免一些小包工头携钱跑路,或者有钱不付给民工的风险。有了规模后,再出问题,就能够最终靠法律手段解决。

  牛顺利想了许多,他深知,千里之外,始于足下。其难度,靠自己一人的努力,真的势必登天。

  他需要帮手。可他看到眼前村委会的一盘散沙,蝇营狗苟,觉得只有找菊秀。首先菊秀的觉悟高,她不为吃喝发愁,又一心想做事。至少她心里没那么多小九九。

  牛顺利被菊秀看的不好意思,脸一红,问道,你该不会是觉得我不着逻辑,异想天开了?

  菊秀摇摇头,说道,牛主任,我真的怀疑你是小学毕业吗?你不但想法多,理论多,还能拽词。

  菊秀好奇地问,我看你这水平,至少高中毕业,你是怎么做到的?我还是初中毕业哩,咱俩的年龄也差不了几岁!

  我是真的佩服你,尤其你解决焦老四一家的糟心事。假如没有你,我会是一头雾水,可能还把事情给搞得更糟。

  牛顺利收起笑容,说道,其实经验比学历重要。村里许多人的智商都比我高,只是他们窝在村里只打小算盘,没有走南闯北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社会也是一群大学,吃亏上当也是一种教育。

  一个人如果眼界开了,心胸随之会宽广,举一反三。那么这个人自然就会有格局,想问题不会受限。村里人不是没有呼风唤雨的能力,缺少的是走出去的勇气!

  市里人和村里人有啥不一样的区别呢?只是生活环境不同,见识不同。是环境改变人,读大学的人真的学识渊博,人品高尚吗?不尽然吧?他们也是人,只是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把握住了机会。认识了更多优秀的人和好的资源而已。

  菊秀听痴了,她低着头听着,心里在想,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牛主任可比自己的丈夫,那个当乡长的魏东山的觉悟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