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号,美国杜克大学和北卡大学的NCAA巅峰对决正式打响,这场一场普通的大学篮球比赛却吸引着来自全美的目光。
作为一家非商业性质的大学比赛,它的最低门票被炒到了2500美元一张,但是依然吸引了各界人士,连奥巴马都前来观看。
这场比赛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场上的杜克大学球员锡安·威廉姆斯由于优秀的体质和稳定的发挥,已经被外界看好为今年NBA的选秀状元,他更是被誉为“下一个詹姆斯”。
按照大多数人的剧本,锡安应该所向披靡怒砍二三十分带领杜克战胜对手;然而,比赛在刚开始34秒就发生了不可思议的一幕:锡安在第一次持球进攻时突然倒下,场外的奥巴马第一个发现了问题,喊道:“His Shoe Broke!”(他的鞋裂了!)
由于锡安穿的这双耐克PG2.5发生了质量上的问题,导致了其右膝一级扭伤,再也没有回到赛场,而他所在的杜克大学队也被72比88输掉比赛。
事件发生后,不仅杜克输掉比赛、锡安剩余赛季出战成疑,社会化媒体对Nike的讨伐也一浪高过一浪,矛头大多直指Nike近年频发的产品质量事件。
受此次事件的影响,耐克的股价下跌了1.05%,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Nike在这一天因为这双鞋而损失了超过13亿美元,这可能是史上最贵的一双“破鞋”了。
说起世界级的运动品牌,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的就是Nike与Adidas,这一对冤家就像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一样,竞争了几十年,互有胜负。
据《财富》杂志公布的2019年全球最受赞赏公司排行榜,耐克和阿迪分别位列13和38位。
如今的Nike慢慢的变成了世界第一的运动品牌,而谁又成想,Adidas创立于1949年,而耐克则成立于1972年。
当Adidas创始人制造出第一双训练用的运动鞋时,Nike的创始人都还没有出生。
早年的Adidas才是世界第一的球鞋品牌。那么,是什么让Nike一骑绝尘,后来居上,反超了Adidas?
两家运动品牌的公司在很多地方并未分出胜负:耐克的Air 气垫技术,阿迪达斯的Boost技术;价格上也并没有能够形成太大差异。
而Adidas是一家更纯粹的体育用品公司,商业不是它的强项。当今世界是商业为王,Nike是赢在了营销上。
Nike逆袭反超Adidas的经典营销案例,就是Nike签下飞人乔丹,堪称商业神线年,Nike的球探瓦卡洛看上了当时还没有登上NBA赛场一名新秀——乔丹,说服Nike用250万美元的合同与其签约。
这在当时可谓是一份天文合同,NBA当红的贾巴尔也只是拿过一年10万美元的合同。
但是,此时的乔丹却一心想和世界第一的体育品牌——Adidas合作,在谈判时,乔丹提出在自己的篮球鞋上印上自己的名字和标示。Adidas认为,一个还没有参加过NBA的运动员这样的特别的条件,于是就拒绝了他。
之所以选择与Nike签约,最大的原因主要在于Nike满足了乔丹对于球鞋数量和设计的所有要求,这让未来的篮球之神充分感觉到自己被尊重。
乔丹和Nike的签约缔造了一段商业传奇。因为与Nike签约,乔丹获得大笔财富:仅是2000年到2012年之间,Nike付给乔丹的球鞋销售分成就超过了5亿美元,而乔丹服装和国际业务则带来另外10亿美元的收入。
对于Nike来说,因为与篮球之神乔丹签约,Nike从1983年收入不到90万美元变成全球第一大体育品牌——2014年,在篮球鞋市场上,Nike及其乔丹品牌,占据95.5%的份额,排名第二的Adidas仅占2.6%的份额。
1984年的Adidas贵为行业老大,觉得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尚未打出明堂的孩子设计单独的球鞋,正是这种源自内心的高傲,使得Adidas错过了历史上最伟大的篮球运动员,这一错误的决策也直接促进了自己竞争对象Nike的崛起。
乔丹和Nike签约之后,无论是乔丹在篮球赛场上取得前无古人的成绩,还是乔丹系列篮球鞋为Nike打下半壁江山,都让Nike当时的投入在日后换来了成百上千倍的回报,成就了一段相互成全的传奇故事。
而在乔丹之后,Nike又与科比、詹姆斯等21位篮球运动员推出过签名球鞋,抓住在当时首屈一指的营销模式,将诸多球星的个人商业经济价值发挥到极致的同时,也成为了全球粉丝经济的教科书式案例。
如今,Nike尽管坐上了世界第一的运动品牌宝座,可坐的并不那么牢靠。在最近的“球鞋门”事件发生不久后彪马就发推特说:“如果穿的是彪马,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当Nike的股价下跌的同时,阿迪达斯和锐步的股价都有所上涨。
尽管耐克凭借着签约球星,推出专属签名款球鞋,通过代言和粉丝经济的带货能力,耐克从中获取巨额利润。但是,随着球场上的明星职业生涯的变化,耐克此时拥有的头部流量球星正在被友商追上。
而在代言人的选取上,耐克也走过阿迪达斯的老路。到了2013年,Nike重蹈Adidas覆辙,也是因为傲慢,放走了本来在自己旗下的球员库里。
随后库里被安德玛签下,到了2015年,库里率队夺冠,使得原本专注健身系列的安德玛在篮球领域迅速崛起,一度夺下北美体育市场第二把交椅。
随着科比在三年前的退役,如今除了年满34岁、已步入职业生涯晚期的詹姆斯以外,耐克竟无一人能够在流量上匹敌友商。在流量为王的商业时代,耐克正面临着流量后劲不足的尴尬局面。
尽管耐克在女性运动装备上也耗费不少心思和费用,但是公司却被披露出有性别歧视的问题出现。
去年4月,《华尔街日报》指出:耐克公司内部不仅男女员工在整体薪资上存在差距,耐克当时的女性副总裁占比不到30%,且加入篮球等核心部门的可能性难于登天,这预示着耐克公司的内部人员管理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
在“球鞋门”发生之后,不少网友都评论,“这肯定是真货,莆田的绝不会这样”。
前年开始,NBA球衣的独家赞助由往年的阿迪达斯,换成了如今运动品牌的老大耐克。
可随着比赛的进行,球衣的质量开始暴露问题,詹姆斯、西蒙斯先后在比赛中出现球衣撕裂,这在以往阿迪的赞助时是从未出现过的。
一个月的时间,耐克的球衣在比赛中被撕裂了3次,最后耐克不得不召集设计团队针对球衣的面料再次重新设计。
17年的“315”晚会上,耐克因气垫鞋没有气垫遭点名。针对被曝光的质量上的问题,耐克方面回应,产品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描述过错”。
看似一双锡安的鞋子裂了,背后却能够反映出耐克在近几年在产品和战略上的诚意有所不足,此外,公司的治理与人员内部也暴露出问题,耐克的危机要比眼见的更为深重。
对于这样的危机,耐克只有更加积极认真地去应对,在产品上更加精进,精彩的营销才能够继续下去,毕竟,消费者是要买货自己用的。
一个始终对消费的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才能无所畏惧地“Just do It”。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