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新疆服装设计师王一桦就向意大利、英国的衣料供应商,定购了两匹140支纱的衬衫面料,为春季高级成衣定制做准备。
从事服装行业30年,王一桦近年来开始专注成衣定制。那些原来专为模特设计的服装作品,逐渐穿在普通人身上,开始展现服装设计的最大价值。
这是新疆服装设计行业积极转型的一个缩影。慢慢的变多的新疆服装设计师希望作品尽快落地,借助“一带一路”的契机,追赶并引领时尚潮流。
2月16日,记者来到王一桦位于德汇万达广场的工作室,看到了各式各样的衬衫。
“服装界公认衬衫是比较制式的,少有发挥余地。其实并不是。”翻开王一桦的面料册子,就像打开了画家的颜料盒,颜色由浅入深,丰富却不失协调。
这里既有480元/米的面料,也有9800元/米的面料,种类多达3000种。如此丰富的面料,能够准确的看出衬衫是王一桦的钟爱,“衬衫是我们工作室的王牌。”
王一桦说,用眼睛看不出面料的区别,需要用手触摸。价格较贵的面料具有更加好的抗皱性和耐穿性,有丝绒般光滑细腻的手感。
定制衬衫多使用国外进口面料,王一桦是受国际服装设计师的影响。2017年,王一桦携作品走上了意大利米兰时装周的“秀场”,成为走上国际四大时装周的新疆设计师。
能够走上米兰时装周,王一桦要感谢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的亚欧时装周上认识的“伯乐”。新疆支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自2012年举办亚欧时装周,以弘扬新疆特色服饰文化为目标,致力于推广新疆本土原创设计力量发展,吸引了各国优秀设计师在乌鲁木齐市进行时装发布。
当时,王一桦结识了哈萨克斯坦服装设计师玛丽亚娜,在玛丽亚娜的引荐下,王一桦接触到了国际一流的面料供应商后,练就了“洞穿”衬衫面料的挑剔眼光。
一上午,没有等来定制服装的顾客。王一桦难掩失落:“你瞧,定制服装的市场就是这么窄。”
这时,恰好一位顾客来“试身”。所谓“试身”,是指定制服装已完成了初样,应该要依据顾客的上身感受,反复对各个细节进行微调整,以确保服装的合身度。
从为顾客量体裁衣,到完成服装初样,已经过了两个星期。这期间,王一桦先用纸片做出纸样,然后把纸样贴在布上进行裁剪,制作成了白坯布样,再用布进行缝制。“好的衬衫面料是非常珍贵的,为了节约布料要先用纸样。”
而衬衫的制作,也是一道繁杂的组合题。王一桦为顾客提供了由3000种面料、20多款领口和袖口设计、10种不同的领口里料、24个绣花款式和30种不同绣花线色可以组成的各式搭配。有关领款或袖口款,很多顾客会要求更仔细的微调,令衬衫更个性化。
如今,服装定制已成为一种潮流,既有商场中的大部分衣服不足以满足顾客需求的因素,也有更多人追求个性化、差异化的心理作用。从价格这一块讲,定制服装价格相对于商场中一些名牌服装还处于较低水平。
“相对于庞大的客户群体来讲,一家档次和服务水平都比较高的服装定制店仍然有巨大的生存空间。”王一桦说。
除了衬衫,王一桦还做过西装、礼服、婚纱等各种定制服装,成衣定制也还处在培育期。
面料选择上,王一桦近年来也尝试使用新疆本土面料。春节前,在工作室挂了一年多的一件舞台作品,被一名女孩相中,买回去当作公司年会的礼服。王一桦自言自语地说:“我能想象她穿上一定很美,就像模特在舞台上一样美。”
那件礼服是王一桦设计的“绽放”系列作品之一,使用的是和田地区纺织工厂出产的面料。
棉花质量高,才能织成好的面料。近年来,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给长绒棉带来了机遇。
《新疆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18-2023年)》明确,到2023年将达到棉纺产能2000万锭的规模,织机超过5万台,针织面料25万吨,服装服饰达到8亿件(套),全产业链就业容量达100万人。
在重点领域,《规划》明确了优化提升棉纺产业;协同推动化纤产业;融合发展织造产业;优先壮大服装、家纺和针织产业;加快培育产业用纺织品;高标准适度发展印染产业等。
王一桦说,在制作礼服时,他特意使用新疆本土面料在衣服正面攒了一朵醒目的花朵,代表着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的未来像花朵一样炫目。“我们新疆的服装设计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纺织服装产业整体向好,能使用本土面料创作更多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