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一款名为“金玉兰菜”的蔬菜成为首都农贸商场的“抢手货”,其商场供给量的六成来自我市蓟州区。“金玉兰菜”是什么?因安在北京商场受欢迎?它又是怎么从蓟州田间直达北京千家万户的?近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5月7日早上7时,记者走进坐落天津市蓟州区上仓镇东塔庄村的禹道农场,晨光透过顶部的玻璃,照在大棚内长势喜人的各类蔬菜上。
“惋惜我们今日的主角不喜光。”一早就等在门口的农场技能负责人刘卫超拉着记者往大棚深处的冷库走去。只见几位农场工人正将一个个托盘从冷库移到棚中空位的桌上,菜农张凤萍熟练地从托盘中拿起一颗娃娃菜巨细的蔬菜,左手娴熟地拔掉茎须,右手顺势将其装入早就准备好的透气网袋,然后顺次叠放在周围的泡沫箱中。
“这款蔬菜学名欧洲菊苣,由于长得像含苞待放的玉兰花,国内一般称它为金玉兰菜。”刘卫超向记者介绍,欧洲菊苣是地地道道的“进口货”,大约2008年前后引进国内,因其养分丰厚、脆嫩多汁,被誉为“蔬菜王子”,现在商场零售价35元一斤,是农贸商场里的高档货。
尽管“金玉兰菜”质量好,但许多培养户不敢简略“尝鲜”,底子原因是其前期投入大,试错本钱高。据了解,“金玉兰菜”培养分为两步,一是露天培养种子,大约5个月后才干收成种根,但其不行食用;二是将种根放入冷库贮藏1个月,待客户下单后,将其移入避光恒温培养室中,水培芽球菊苣,大约21天后采收上市。
“种根露天培养的危险在于时间跨度大,假如当年未能取得丰盈,则要等来年再补种,搞不好两年都没有收益。”刘卫超和记者说,与此同时,种根的贮存、水培要四季恒温,他们农场每年仅冷库电费开销就要几十万元。
不过,物以稀为贵。近两年,“金玉兰菜”逐步在京津冀商场打开了销路,禹道农场每年销量都能完成20%以上的增加。刘卫超说:“现在想买金玉兰菜得预定,上一年全年出售额超越1500万元,北京商场大约六成的金玉兰菜供给都来自我们农场。”
5月7日上午10时,通过严厉的换装和一道消毒阻隔门,记者走进蓟州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食集团)的加工车间。工作人员身着白色工作服,戴着蓝色的一次性帽子,对早上从各个农场采摘来的蔬菜来加工处理。转眼间,一份份“沾着泥土”的蔬菜变成一个个精品菜篮。
张颖丽是绿食集团加工车间蔬菜分拣组负责人,她正站在操作台前将禹道农场早上收成的“金玉兰菜”分拣至包装箱中。她指着小推车上还没有来得及打理的西红柿、黄瓜和油菜说,“带皮的蔬菜要清洗、去泥,叶菜不能沾水,不然简略坏,但我们会筛掉最外层的残叶。”
据了解,以往蓟州区销往北京商场的蔬菜多是以粗加工方式出售,质量良莠不齐,好货也卖不上好价。“我们现在全部是订单式出产。”绿食集团总经理石阳和记者说,客户下单后,他们会第一时间从自有基地或禹道农场这样的协作商进货,通过简略的清洗、选择分门别类装箱,然后送货上门,完成蓟州农品的“私家定制”。本年1月份,绿食集团与国内两家航空公司签订了供货合同,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向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供给蓟州特征农品安梨汁、山楂汁和山楂五黑糕,每次货值都超越2万元。
“现在往北京送货路也好走。”绿食集团驾驶员张家国和记者说,他每天清晨3时从蓟州区动身,津蓟高速转京平高速,5时之前就能送到北京西站。刘卫超的账算得更精密:“我们蓟州间隔北京近,1000斤金玉兰菜的运费比邻省竞争对手廉价200元,这便是本钱优势。”
闯练北京商场的蓟州农品不只有“金玉兰菜”。近两年,蓟州区不断加速建造京津都市服务保证基地,建成25个“津农精品”品牌和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黄花山核桃、盘山磨盘柿、桑梓西瓜源源不断地为北京市民供给绿色农产品。
相关人士介绍,蓟州区上一年“农品进京”出售额突破了12亿元。本年,他们正全力构建“早上在田间、晚上到餐桌”的产供销系统,积极地推动总投资18亿元的预制菜出产基地项目,完善冷链物流网络,多点打通进京途径,建造直供首都的农副产品批发商业商场,拓宽出售终端,打造愈加齐备的产供销系统,把更多的蓟州农品装进北京顾客的“菜篮子”。(津云新闻修改邓坤伟)